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PPT课件 > 语文必修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

课件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下载

1.语言目标: 反复朗读这四首诗歌,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

2.审美目标: 赏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其艺术风格,借助意象、意境体会其不同的思想感情。

... ... ...

学习任务一    阅读与鉴赏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读懂诗意

(一)诵读全诗,感受诗韵

1.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全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2.诵读指导

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渐快起来;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放缓。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每一句中的中心词,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也要做重音处理。

(二)感知画面,把握思路

这首诗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四行有什么作用?

答案(1)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

(2)第四行“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是过渡,是由景入情的过渡,它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最后三行诗人面对壮丽景象的主观感受。

任务活动二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无数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两个宏大画面组接起来,于是,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人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②强烈的抒情色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

③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 ... ...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他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卓文君》。

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名人评郭沫若

①在我的脑子里,郭老永远是精神饱满、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战士、诗人和雄辩家,智慧、才能、气魄、热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我同郭老接触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他非常真诚,他谈话、写文章没有半点虚假。

——巴金(作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②郭老热情坦白,待我们似亲切的父兄;他博学多才,思想纵横驰骋,他是我们尊敬的老师;而他又那样的正义凛然,挺身在前,他又是我们景仰的革命者。……他是博大精深的学者,如科学、史学、考古……他的成就是世界瞩目的。在科学上他是冷静的,在文学上他是热烈的。——曹禺(剧作家,1988年任中国文联执行主席)

③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象。……中国过去讲三绝,即诗、书、画。我对苏轼作过统计,他诗、书、画、词、文,应该是五绝。……可我对郭老就统计不出他有多少绝,总之他超过了苏轼。苏轼没有郭老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季羡林(国学大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

2.背景展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郭沫若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 ... ...

学习任务二    整合与探究

本课四首诗歌同属现代诗作,在结构、韵律方面各有何特点?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

答案 本课四首诗歌虽同属现代诗作,但在结构、韵律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其中,《致云雀》格律较为严格,可划入现代格律诗的范畴。其他三首则可称之为自由体诗。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几乎不讲诗歌的“形式”,完全不考虑诗句的“咏唱动听”,一任感情的宣泄,急不择言。全诗共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读者低吟浅唱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戛然而止!这种句式,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贯性,粗犷豪放的语言强化,凸显了诗的力度,径直坦陈的赤裸情感,更易于与读者交流,产生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2)《红烛》不是闻一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整首诗诗行长短自由不齐,诗节大小不一,字数也不相同,但整体格局仍然大致是匀整均齐的,九小节中,每节都以“红烛啊!”为开端,复沓式的反复吟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想情感的不断变化,行节之间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清晰可循,全诗构成一种冷静——热烈——冷静的圈形发展轨道,诗歌的情感结构由此得以完美构建。这样一个完满的情感过程,其情感结构体现出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直线的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更具有和谐对称之美。

(3)《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看作一首较典范的自由体诗。它不受格律限制,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

(4)《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全诗由二十一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形成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韵脚排列整齐,一般是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

虽然这四首诗歌的外在结构各具特点,但都从属于情感抒发的需要,四首诗歌的情感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都得到了完美的抒发,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 ...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1.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 第一部分内容:一、识作者 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生于四川乐山,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PPT下载长图
立即下载
  • 下载方式

    VIP直接下载

  • 课件页数

    141页

  • 课件大小

    3.01MB

  • 课件格式

    PPT

  • 文件编号

    X43125

  • 上传用户

    可恨的壮壮

  • 打开软件

    wps或office2010及以上

  • 所属栏目

    语文必修一
微信扫码让客服找资料,备注:人人PPT

下载了该课件的人还下载了:

关闭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微博登录